close
夏季輕忽皮膚病 小心皮膚癌上身

一位78歲男性病患,一年多來因胯下常會搔癢且會起疹,加上皮膚亦有脫屑及輕微疼痛感的情況,原本他以為是濕疹問題,所以自行購買濕疹藥膏來塗抹治療,未料患部皮膚病變範圍逐漸擴大,心想事態嚴重而至門診給醫師診察,經醫師施予皮膚切片後,確定證實罹患皮膚癌。

另一位82歲女性患者,臉頰左側起初長出化膿性的突起腫塊,她以為是一般的癤子(毛囊炎)而不以為意,在自行使用膏藥處理2個多月後,近來局部皮膚加速惡化潰爛,在經皮膚切片後發現是皮膚癌。

一位72歲女性耳後長出一突出黑痣,因表皮潰瘍而來求診,經切片檢查後確定為皮膚癌。另一位36歲男性前額長出一突出白痣,經切片檢查後同樣確定為皮膚癌。

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治醫師黃季怡表示,今年夏至為6月21日,按照中國傳統24節氣的循環來看,它也意味著夏季的正式揭幕。台灣因位處亞熱帶區域,因此夏季氣候往往高溫多濕,正是細菌和黴菌滋生的溫床,各式各樣因為如此而導致皮膚局部發炎病變的情況相當常見。同時,夏天因皮膚曝曬紫外線的時間亦隨之增加,長時間下來不但會發生灼傷甚或出現雀斑與皺紋現象,更嚴重者甚至還會造成皮膚癌,千萬不可大意。

黃季怡指出,夏季門診中常見患者對於長時間不癒合的傷口、皮膚邊緣界線不明顯的腫塊及突然長出或是突然變大的皮膚腫塊,誤以為是一般的濕疹或皮膚發炎而自行買藥來塗抹,殊不知如此一來不但讓小病釀成大病,更錯失皮膚癌治療的先機,上述四起個案即是最佳寫照。

黃季怡強調,皮膚癌的發生主要和紫外線的過度曝曬有關,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顯示,皮膚癌的好發於中老年族群,男女比例約為2~4:1。雖然如此,但如果因此就斷定皮膚癌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恐怕又過於失之武斷,因為根據研究統計指出,其實在青少年階段,許多人就已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一生大部分的紫外線照射量,而且愈年輕的細胞愈容易受傷,足見皮膚癌的發生年齡並不會只侷限在高年齡層族群。

皮膚癌有哪些好發因子?黃季怡醫師特別歸納為以下5點原因︰
1.紫外線照射。
2.曝露輻射下。
3.免疫系統疾病。
4.基因突變。
5.皮膚感染(如病毒)與慢性疾病(如廔管、骨髓炎)。

一般來說,皮膚癌在臨床上主可分3大類型,分別為基底細胞癌(40%)、上皮細胞癌(25%)、惡性黑色素癌(10%)。常見症狀千變萬化可能為皮膚表面小、平滑、發亮或帶蠟狀的硬塊,也可能是紅色硬塊,或出血結痂型,甚至有時只是扁平、粗糙、乾澀或鱗屑狀,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疼痛,90% 好發於身體暴露部位,如臉、頸、上肢等。

治療方面,黃季怡說如果在早期皮膚癌面積不大時,以外科手術切除或者免開刀的液態氮冷凍療法,往往是可以根除的,但通常到了晚期時,就必需動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及皮膚移植,視情況如何再決定是否要施做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,增加患者的痛苦與治療的困難度。

至於炎炎夏日民眾平時又該如何檢查及預防皮膚癌的發生?黃季怡有以下5點呼籲︰
一、常檢查臉部,手背及前臂,有無不正常的腫塊。
二、常常檢查手掌及腳掌的黑痣。注意長期無法癒合的潰瘍傷口。
三、有特殊病史的人,要隨時注意皮膚變化情況。
四、隨時觀察痣的生長情形。痣長的特別多或是有奇怪形狀的痣,或是家裡曾經有人得過皮膚癌的人,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痣的情況。

最後,黃季怡醫師再次提出叮嚀表示,皮膚癌症狀在早期往往不痛不癢,且對外病徵表現千變萬化,故不易引起注意,若不加以儘早治療,很可能更進一步轉變為惡性腫瘤。所幸多數的皮膚癌化過程相當緩慢,加上皮膚是人體表面積最大的器官,其覆蓋在身體表面,便於觀察,成為對環境傷害的第一道防護網。因此謹記「預防甚於治療,勤觀察多發問,小問題快解決」秘訣,有皮膚問題時,應儘早請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,並減少過量紫外線照射機會,相信必能減少皮膚癌的危害。

﹝資料來源:春暉醫星球﹞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ntury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